3月份某天我夢見了小元,想起了去年有本書『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作者Hung是個90年出生的人,她在台灣拿到醫師證照後,因為在學生時代曾經到過哈佛當過交換學生,再加上她自己想要做的事待在台灣做不到,於是她去了哈佛醫療體系當個研究人員,而非就在台灣當個醫師。
 
在美國生活了幾年的Hung發現,年齡焦慮是華人社會下的產物,感受最明顯是在過年期間:
 

『高中時被問大學想念什麼,大學畢業前被問想找什麼工作,開始工作了以後被問薪水多少、有沒有男女朋友,接著會問什麼時候要結婚? 結婚以後什麼時候要生孩子?』

 

『這樣詢問的背後,或許帶著的是關心;但我看到的,卻是一直線的思考模式。每個人在提問前就先假設了你高中畢業會念大學、大學畢業會去念研究所或工作、有了男女朋友就應該要考慮結婚。』

 

如果你冒出了一個不同於期待的答案,例如,已經快接近三十歲,且有了男女朋友卻不想馬上結婚……咦? 親戚的臉馬上就垮了下來,似乎在說:「你這麼做,真的很、奇、怪!」就算客氣一點的親戚沒有講出令人尷尬的話語,臉上不言而喻的表情也像是在說:不走常規路線的你,應該是腦袋不清楚吧。接著便會開始碎念:「為什麼不快點結婚啊……

 

或許是深受孔子的影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於是,「年齡」的限制就在華人文化裡緊緊紮根女性三十歲前若不結婚,就是「剩女」(我曾告訴西方友人關於「剩女」的背後涵義及其英文直譯,他認為這種說法對女性太殘酷);男人三十歲必須擁有一份穩定工作,否則就是不務正業。大學畢業後要乖乖去找工作,出國遊學就是心不定、打工度假就是當「台勞」。四、五十歲最好要擁有房子,人生要定下來,有個好對象牽手走一輩子。

 

在這樣的社會裡長大,我發現無形之中也為自己設了很多框架,過去的我總認為醫學系畢業後就應該要去當醫生,三十歲前就要結婚。對於改變,我也曾經躊躇不前。

 

而這框架對大學畢業生而言或許是:「我已經工作一陣子了,若是想出國念書的話,會不會太老了?」,對高中畢業生則是:「同學們都已經念大學了,若我去Gap year 會不會落後大家一年?」

 

在這樣的思維底下,我們總是用年齡設定里程碑,每個年齡都被社會既定的里程碑綁定,當沒有在既定年齡裡達到那個里程碑時,我們焦慮的,或許不是年齡,而是隱含在年齡背後「沒有到達」的失落,可是,誰有權可以定義你的人生里程碑? 誰又可以為你找到夢想的里程碑? 能夠找到里程碑、定義里程碑的人,應該只有你自己,不是嗎?

 

我想到這本書是因為Hung提到一首詩『活在自己的時區』,去年在美國挺紅的。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一個好工作!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卻在50歲去世。
and died at 50.

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然後活到90歲。
and lived to 90 years.

有人依舊單身,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同時也有人結婚。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歐巴馬55歲就退休,
Obama retires at 55,

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but Trump starts at 70.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時區。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所以,放輕鬆。
So, RELAX.

你沒有落後。
You’re not LATE.

你沒有領先。
You’re not EARLY.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

 

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看有關納粹屠殺猶太人有關的電影,我可以看戰爭片,就是雙方勢均力敵拼個你死我活的,但是德國納粹殺害猶太人,那是完全不公平非常殘忍的屠殺而已,南京大屠殺那種我也不看的,太沈重~
 
我相信有些納粹是完全泯滅人性的,但是有些德國軍人並不是,那時候的德國人究竟是在想什麼呢?我相信大部份的人應該都還是保有一份良知的,只是在小部分人利用武力或政權壓迫之下,不得不為之,很可悲~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影評很好,10年前的片子,我仍是需要點勇氣才能看,片中是以一個德國高級軍官的八九歲小兒子布魯諾為視角,他因為父親升官得舉家搬遷到一個父親所謂的農場旁邊居住,那個農場是惡名昭彰的集中營,進去的猶太人沒多久就會被毒殺,搬到鄉下的布魯諾因為沒有玩伴,於是到處探險,他遇上了在農場另一邊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薩穆爾,他跟薩穆爾兩個就是天壤之別。
 
布魯諾對於薩穆爾的生活很好奇,大部分時間都是他發問,薩穆爾回答。他天真的問薩穆爾為什麼要穿條紋衣服上頭還有數字,這是種遊戲嗎?可以教我怎麼玩嗎?你不能出來玩嗎?這個通電的鐵網是關動物的吧~你知道你們農場的煙囪在燒什麼嗎?他們發出的煙很臭。(布魯諾的父親說是在燒垃圾)
 
有天布魯諾跌倒受傷,在家幫忙削馬鈴薯的猶太人大叔幫他處理了膝蓋傷口,布魯諾因為父親和他的部下對大叔的態度很輕蔑,連帶他也看不起這個大叔,他對於大叔幫他處理傷口感到非常不安心,覺得他應該要送他去城裡看醫生,大叔說,他知道該怎麼處理的,因為在他來削馬鈴薯之前,他就是個醫生.......
 
有天布魯諾的父親跟部下一起用餐,大叔來倒酒不小心弄倒了酒杯,被拖出去毆打致死,雖然布魯諾的眼睛沒有看到,但是大叔哀嚎的聲音從屋外傳進來,他再也沒有見到這位大叔了。
 
布魯諾的姐姐也在父親請來的家教洗腦之下,將自己喜愛的娃娃丟棄在地窖裡,開始在自己房間張貼各種愛國宣揚祖國戰績的海報旗幟與布條。
 
布魯諾的父親為了不讓家人發現集中營的所作所為,於是假造了一個紀錄片,讓人感覺在農場裡頭生活的人衣食無缺,每個人都過得快樂的生活。
 
有天薩穆爾出現在布魯諾的家裡,幫忙擦拭玻璃杯,布魯諾拿了麵包給薩穆爾吃,被極端討厭猶太人的爸爸部下發現了,薩穆爾說是布魯諾拿給他的,不是他偷的,但是布魯諾否認了,說自己才不會跟他交朋友,想當然爾,薩穆爾又被拖出去了。
 
後來在布魯諾父親部下的暗示之下,布魯諾的媽媽發現了真相,傷心又憤怒的她想要帶兩個小孩一起離開那個噁心的地方,布魯諾想在離開之前向薩穆爾道歉,薩穆爾對他說他父親不見了,布魯諾想幫薩穆爾一起找他爸爸,於是也換上條紋衣服進到了集中營。
 
媽媽發現布魯諾不見人影,趕緊打斷正在開會的父親幫忙找人,不巧的是,這天輪到薩穆爾他們進入毒氣室了~兩個小男孩最終就這樣緊緊相依一起離開了。當布魯諾的父親站在毒氣室的門外大喊他的名字,母親在鐵網旁找到布魯諾的衣物聽到父親的喊聲崩潰大哭~
 
我從未看過以小孩為主角的電影,最終以小孩的死亡為結局的。那讓人真的覺得很難受。我想如果劇末只有薩穆爾被送進毒氣室,而布魯諾就隨著媽媽離去,這樣的結局戲劇的張力就小了許多~但是這樣的結局,也太令人心悶難過~
 
聖經裡,上帝一開始只揀選了猶太人作為他的子民,不包含其他族群。有人說如果猶太人是上帝的子民,上帝為什麼要讓納粹屠殺六百多萬的猶太人,但是倘若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被屠殺,猶太人可能就不會想在以色列重新建國,擁有自己的國家捍衛自己在海外的族人。只是一定要死這麼多人才行嗎?那敘利亞呢?

 

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得了坎城影展不知道什麼獎的一種另類的紀錄片『最酷的旅伴』,就是一個88歲的法國女導演安妮華達,跟一個堅決不摘下太陽眼鏡的34歲視覺藝術家JR一起相約旅行,他們開著一輛攝影車,到法國鄉村特定地點或者特意去拜訪某些朋友,兩人一同去旅行,然後每到一個地方JR就會利用自己車上類似大頭貼的照相輸出機器把他想要的圖像列印出來(大張相片就會從車體上鏡頭有橫條紋那個地方輸出出來),然後JR再將那圖片印上建築物上或者廢墟上,很有意思~


他們開車到了一個村落停了下來,邀請路過的人拿著法國麵包用相似的動作拍照片,安妮說JR把她想要做的事做出來了,她想要記錄身邊經過的人,這樣她即使離開那地方,還能記得這些人,不會一轉頭就忘了他們~
 
這是一個礦工宿舍住宅,只剩下這位女士住在那個地方,她堅決要留守到最後一刻,因為這是她從小到大住的房子,她爸爸是個礦工,JR把她的照片印在她的房子上~

​​
他們也把歷年來一些礦工造型的圖片,貼在隔壁空屋牆壁上~這是種歷史的記憶,利用圖像將其展現出來~

安娜跟JR是忘年之交,JR還會陪著安娜去看醫師,安娜則從JR身上想起一些人~在過程中,兩個人會針對很多不同議題進行討論,女性地位、社會轉型、動物權等等。兩個人的對話挺有意思的,兩個人在商量要去哪裡收集素材,安娜說她眼睛不好腿不好,看JR都是模糊的,JR則是告訴她他覺得就是要盡可能多收集素材,安娜回他,是擔心她時日無多嗎?哈哈哈哈哈~這部片子結合了紀錄片跟戲劇的特點,也跨越了年齡上不同思維的鴻溝,兩個人都在向對方學習,即便安娜已經88歲了~這部片子四月初在台灣上映至今~
  

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類似紀錄片的影集「主廚的餐桌」,這部從2015年就有的, 一季大概6集,我看了第一季的第一集就沒怎麼追了,因為我對那個主廚不感興趣,看著看著就覺得有點乏味。前幾天看的是第四季的第一集,因為我認識那女主角,那是美國版廚藝大師(Masterchef)的甜點主廚Christina Tosi,因此引起我的興趣。
 
Christina的媽媽奶奶啥的都喜歡做菜,所以Christina從小也喜歡在廚房裡頭,但是對於媽媽跟奶奶而言,烘培就是一種餘興節目,並不能當作正事來看待的。Christina在唸書時成績很好,爸媽對她的要求也高,後來大學畢業後,她卻發現那不是她要的生活,就在某天起床睜開眼的時候,她發現她想要從事烘培的工作,於是她打包家當,前往紐約,心想著只要從事跟廚房有關的工作就好,就在四處打工一年後,她進入了紐約一家知名的餐廳廚房工作。
 
我有些羨慕,羨慕她就是在年輕時候,一覺醒來,心裡強烈的想從事某個工作,我有過一覺醒來,強烈想要離職的念頭,哈哈哈哈哈哈,所以挺羨慕反過來有的那種情況!
 
後來我稍微看了一下這部影集的簡介,第四季都是甜點主廚,前三季都是做正餐的,不是拿過米其林星星的主廚就是上過節目的明星主廚,但有一個引起我的注意,第三季第一集的主角,她是個尼姑!她被人注意到是因為一個紐約有名餐廳的主廚因為信仰佛教,去到了韓國,吃到了靜觀師太做的齋飯,驚為天人,邀請她到紐約他的餐廳為一些名人做午餐,一個紐約時報的記者作家也被邀請,他沒想到一個尼姑做出來的菜竟不輸給知名餐廳的,她的菜色香味俱全,擺盤也是一流的,然而她卻不是個主廚,是個僧侶。
 
這一集,我覺得挺好看的~比起甜點主廚那集好看~第三季的開場音樂是韋瓦第四季的冬季~
 
靜觀師太家裡頭有七個兄弟姐妹,她是老五,是第三個女兒,家裡頭有個小農場,生活還算過得去,六七歲時她就愛上了進廚房。媽媽對她的影響很大~她爸爸跟她說女生只要一次可以做出七道菜就達到可以嫁人的目標了,她跟她爸爸說她不想嫁人,想要一個人住在深山裡頭的一間小屋,她爸爸聽了難過得掉淚,覺得這麼好的女兒怎麼可以不嫁人呢!
 
靜觀師太十七歲時,媽媽就過世了,對她打擊很大,一蹶不振的,有天她就一個人不聲不響的離家出走,沒有帶行李或錢,就往山上走,遇見了一個師太,師太問她是不是要來住在山上的,她順勢答應了,就這樣留在了那間寺廟裡頭,至今已經有大概44年了,她覺得是媽媽在冥冥之中的帶領。
 
做尼姑的生活很清苦,她每天凌晨三點就要起床,做清潔做早飯,六點做早課,十二點也要做午課,她每天都睡眠不足想睡覺,有天她爬到一棵樹上偷睡覺,睡到一半感覺有東西從她身上爬過,她睜眼看見是條大蛇,大蛇爬過之後,她抵不住睡意又睡著,但是醒來後感到委屈寫信給她爸爸說她每天都睡不飽想回家了,於是爸爸跟兄弟姐妹都來了,爸爸對寺廟的住持說他女兒每天都要做事還睡不飽的,他們要帶她回家,寺廟的人妥協同意讓靜觀不必做早課,不必那麼早起......靜觀師太說她那時候並不是真的想回家,只是想再見她爸爸跟兄弟姐妹而已~
 
靜觀覺得烹飪跟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她在烹飪中融入佛教的思維教導。烹飪之於師太跟其他知名主廚很大的不同是大部份主廚在追逐烹飪過程往往都會被名利牽引著走,但是師太就是很單純為了做菜給廟裡的人和香客吃而已~很單純的目的~
 
靜觀師太的爸爸活了七十歲,在七十歲的時候,他說想要在寺廟裡頭住一段時間了解女兒的生活,吃了幾天的齋飯後,他對靜觀師太說,都沒有肉他獲得不到能量,他問靜觀最好吃的齋飯是什麼,靜觀做了香菇給他吃,他吃完後模仿韓國一句俗語,就是吃到好吃的菜,皇帝也會向廚師三鞠躬,於是他向靜觀鞠了三鞠躬,在廟裡待了一個月,她爸爸對她說,知道她的生活後,他安心了,要她好好過日子,她父親回去一星期後,就安詳離世了。
 
主廚的餐桌主要就是呈現這位主持是如何一路成為廚師,然後她他的廚藝風格又會因為種族生活背景等等深刻地影響著~比我想像中好看~

 

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最近在整理書,好幾百本,我也不知道這些書是怎麼來的~哈哈哈哈,九成九都是我自己買的~有些翻出來,看了簡介,我一點印象也沒有,甚至也沒有想要重新閱讀。
 
但這本『第三個禮物』讓我重新看了一次,這不是一本很厚的書,大概270頁左右的書。作者蘿拉.史洛夫這是她的真實故事,英文書名 An Invisible Thread,一條看不見的生命線,我覺得英文書名取得很好,有時候,人與人之間就像是有條看不見的線,將你跟另一個人牽引在一起,這種線不僅僅只限於月老的紅線而已!
 
話說,那種一生結婚離婚n次的人,他們的紅線究竟是怎麼樣子的?古時候的男人經常不止娶一個老婆,所以是大房才跟他有紅線嗎?總是想要得知月下老人的標準作業流程! 哈哈~
 
蘿拉在35歲的時候遇見了11歲的莫里斯,一個事業有成住在紐約高級公寓裡頭的白人女性,一個卻是沒有居住地方隨著家人四處遷移的黑人窮小孩。
 
莫里斯家人有外婆、媽媽、兩個姊姊還有六個舅舅,他們家大人不是在販毒就是在吸毒,包括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有次動手打年幼的莫里斯,惹怒他媽媽,他媽媽將爸爸趕出家門,從此父親不再出現在他的生活裡。
 
大人們不管莫里斯,經常餓肚子的他會在街頭行乞,這天他在轉角遇上了蘿拉,問她有沒有多餘的零錢,蘿拉一如往常沒聽見般的走過他身邊,幾步之後,她停了下來轉頭走回去看他,他又重複了一次「不好意思,女士,你有沒有多餘的零錢,我好餓」,蘿拉的回答出乎兩人意料之外,她對他說「如果你餓了,我帶你去麥當勞買午餐」,就這樣,他們持續了150周星期一的見面。
 
起初,他們會去餐廳吃飯,後來,蘿拉將他帶入自己的豪華公寓裡,做飯給他吃,要他回學校唸書,在選擇午餐費或蘿拉幫他帶午餐的選項中,莫里斯選了蘿拉幫他做三明治的午餐,他希望蘿拉幫他裝在棕色的紙袋中,因為他看其他家長幫小孩帶午餐都是裝在棕色的紙袋裡,那表示,有人關心照顧~
 
蘿拉教了莫里斯餐廳禮儀跟生活規矩,每週六莫里斯會到蘿拉公寓裡洗全家人的衣服,每次都會帶些食物回去給媽媽跟姊姊們吃。蘿拉甚至帶莫里斯去她姐姐姐夫有院子的家,讓莫里斯可以和姐姐三個孩子一起玩,在姐姐家的餐桌上,莫里斯第一次感受到餐桌上的溫馨氛圍,感恩節、聖誕節,莫里斯都被邀請與蘿拉姐姐妹妹弟弟們一起度過。
 
蘿拉有個姐姐,還有妹妹跟兩個弟弟,媽媽是傳統的義大利女人,是會把薪水全數交給先生的那種,先生在酒吧兼差,喝醉了回家就打老婆跟大兒子,蘿拉的媽媽應對這事除了隱忍還是隱忍,更不准孩子們對父親有任何憤懟之語。當父親每晚喝醉回家,首當其衝的是大弟弟,但是沒人幫他!媽媽要上夜班再加上自己也是靶子之一,自顧不暇。媽媽曾經帶著孩子回到娘家一次,想要逃離會家暴的先生,但是外婆要媽媽回家,這是她的命,不能逃離.......
 
蘿拉很早婚, 21歲就結婚,因老公外遇23歲就離婚,這對她打擊很大,然後媽媽的子宮癌又在這時候復發,媽媽在她25歲時就過世。蘿拉對爸爸的不滿整個爆發出來,甚至在爸爸病危的最後幾個月,蘿拉也不願再去探望他,爸爸過世時,是一個人,不像媽媽過世時所有人都圍繞著她。大弟弟在41歲就不知名原因器官衰竭過世,他們都認為他並沒有很強烈的求生意志,爸爸對他的影響實在太大,原本是體育健將的他被折磨成有口吃畏畏縮縮的人,每個手足或多或少都對他有某種程度的歉疚,因為他承擔了最多父親的發洩~
 
蘿拉跟莫里斯來往幾個月之後,莫里斯請蘿拉到學校參加親師之夜,取得莫里斯媽媽的同意後,她去見了那時候對莫里斯很好的老師,老師對蘿拉說,像莫里斯這樣的孩子常對生活感到很失望,每天都有某個人讓他們失望,老師希望蘿拉不是隨意進出莫里斯的生命,如果她要支持他,就必須真正的陪在他的身邊,不能某天醒來就拋棄這個孩子。蘿拉對老師說莫里斯是她的朋友,她永遠不會拋棄她的朋友。
 
蘿拉幫莫里斯買了鬧鐘跟手錶,好讓他上學不會遲到,讓他學習隱忍盡可能不與他人起衝突,就這樣兩個人來往了兩年多,直到妹妹幫蘿拉介紹了一個男友,為了與男友出遊,蘿拉第一次中斷了與莫里斯週一的約會,熱戀中的蘿拉一次又一次取消與莫里斯的聚會。她後來決定跟這位男友結婚,此時才發現,男友是不願與莫里斯有任何接觸,在男友的堅持下,他們的婚禮並沒有邀請莫里斯參加,感恩節或聖誕節任何節慶,老公都不願意讓莫里斯參加。
 
而莫里斯這時候也長大了,當他十八歲的時候,有一個女孩主動對他展現熱情,但是莫里斯告訴她,他並不喜歡她,但是女生還是很主動,蘿拉希望他們不要太早生孩子,莫里斯說他知道,但是十九歲的時候,他有了一個兒子,這讓蘿拉感到失望,隔年莫里斯第一次來向蘿拉借錢,說是要買外套給那個女孩,後來,莫里斯就消失沒再與蘿拉聯絡。
 
原來是兒子四個月大時,莫里斯就跟孩子的媽媽分手,他後來又認識另一個女孩米雪兒,米雪兒也懷孕生子,生了莫里斯第二個兒子,莫里斯向蘿拉借錢是為了買外套給米雪兒跟他兒子的,但是他不敢向蘿拉說清楚,連兩年有了兩個兒子,怕蘿拉會對他感到十分失望。
 
這一斷,就兩年多,蘿拉後來因為先生不願意再生小孩等等因素,又離婚了~也換了工作,但是她還是請舊單位的總機幫她轉接莫里斯的電話到新公司。最終她還是又接到了莫里斯的電話。
 
因為蘿拉,所以當莫里斯需要賺錢養家的時候,他沒有想要走家人販毒那條路,他先是賣A貨的牛仔褲,後來又當了保全........,讀夜校拿到大學文憑,開了建築公司,總共生了六個小孩!!
 
故事的最後,蘿斯分享了她跟莫里斯的照片,還有他們的家人們。
 
***************************************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人與人之間的相識是多麼奇妙,有時候住在同一條街上可能一輩子都不認識,有時候卻莫名認識了遙遠的地方的朋友。
 
蘿拉在跟新男友交往的同時,難免顧此失彼,每每取消與莫里斯的碰面時,她會感到些許的罪惡感,然後在莫里斯看似真不介意並贊同她多與男友相處的態度裡獲得了自我安慰。但即使她不交男友,莫里斯也會交女友,然後讓蘿拉感到失落,朋友之間總是得走到這一步,哈哈哈哈~
 
如果莫里斯失聯那兩年多,他沒有走出自己的黑暗,決定離開賣盜版的行業,或許他就會一直無法再與蘿拉聯絡了,因為沒那個臉。即便蘿拉並不在意他的工作性質,或許她會認為只要不是跟毒品有關就好~
 
有時候會不會覺得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那種緊密程度是很難拿捏的~莫里斯除了星期一跟星期六,其他時間他也懂得不去打擾蘿拉,即便沒有飯吃,他們增加了星期六的碰面,是有一次星期六下午莫里斯去蘿拉公寓找她,問她能否帶他去吃飯,因為他兩天沒有吃東西了,我想餓了兩天的他,是真的不得不再來找蘿拉。
 
假如我遇見一個莫里斯,我不知道我能不能這樣關切他這麼久,我是個需要個人空間的人,莫里斯懂進退,應該說他並沒有將生活完全依賴在蘿拉身上,蘿拉也沒有要替代他母親的意味,她要帶莫里斯出門,她都會要莫里斯取得媽媽的同意書,畢竟他還有媽媽跟外婆舅舅們。
 
今兒個如果換成一個孤兒,我覺得景況就大不相同了,就像是一個寄養家庭一般,蘿拉要付出的心力更多,要擔負的責任更大,對待莫里斯,她可以以一個經濟狀況比較好的朋友那樣的身份去與他相處,那可以說是無壓力的!不是嗎?
 
有一部電影叫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珊卓布拉克演的,一個白人媽媽應是收養一個大塊頭黑人高中生,讓他打美式足球拿到獎學金!我覺得在不同情況下的黑人小朋友需要的大人類型是不同的,這個大塊頭需要像珊卓那種媽媽在後面鞭策,而莫里斯需要蘿拉循循善誘,像盞希望的燈就在那頭閃亮著,讓他知道有另一種生活存在,不需要很有錢,只需要一個大餐桌,讓家人們可以在那裡吃吃喝喝開心的聊天~
 
有些小朋友從小生活就很苦,但是他們不知道,因為他們生來就過著那樣的生活,所以不懂得他們的生命中缺了什麼,不懂不知道,就不會失落。有了比較,就會有了失落,甚至憤恨不平.......
 
我相信蘿拉跟莫里斯這樣的故事也有那種不是好結局的,甚至是友善相處幾個月之後,就一切回復原狀,小朋友的內心就更加肯定,人都是來來往往來到他的生命當中不會駐足,讓他內心更加失落......但是這種版本的蘿拉一開始就不該對莫里斯伸出援手嗎?與其讓他之後會更加失望,所以就一開始就不該對他釋出善意嗎?我不知道,我知道人有時候是軟弱的~

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書店的介紹:醫術高超的外科醫師班‧培殷,與妻子分居,苦在心中,在機場邂逅即將步入禮堂的年輕文字工作者艾許莉‧諾克斯。在暴風雪夜,飛機在冰封的深山墜毀,兩人被迫與死神搏鬥。在絕境苦撐幾天之後,接著再熬幾星期,傷勢漸漸痊癒,兩人卻被迫面對驚人而痛苦的現實。過程中,雙方的言語直鑽對方心坎,彼此互相依賴,日漸形成相知相許的關係。最後,在生死交關之際,兩人想出一套脫困的計畫,但急著求生的兩人也不得不思忖,各自回家後,這段強韌真摯的情緣將何去何從?
絕處逢山  

書的封面就是電影海報的圖,我在書店注意這本書,不能不說是因為凱特溫絲蕾,我還滿喜歡她的,然後這本書書腰寫著,看電影前最好先看原著的最佳小說之一,於是我看了這本小說。
 
沒有我想像中好看,因為小說裡頭還有一個隱形的女主角就是男主角班‧培殷的妻子。班跟太太在高中就認識了,然後相識相戀結婚超過15年 ,在班的形容之下,我喜歡他太太勝過女主角艾許莉,因為班工作太忙,於是他太太買了錄音機給他,好讓他可以錄下一些片段,不管是要登錄在病歷上的備忘錄還是給太太的隻字片語,然後太太也會保留錄音機兩三天,錄下她要對班說的話。
 
空難發生後,班仍持續透過錄音機對太太說話,回憶他們是如何認識交往,班的家庭狀況,一直到他們結婚,預備懷孕生子,到他太太懷孕整段過程。女主角艾許莉的戲份相對就沒這麼豐富完整。
 
加上小說裡頭是以男主角為第一視角,也就是女主角淪為配角的感覺。
 
在空難中,男女主角都受了傷,以女主角大腿骨折最為嚴重,男主角則是肋骨骨折但不影響行動,話說,兩個人都因為不同程度的外傷骨折導致疼痛,甚至有高山症的情況,再加上在雪山裡頭,得想盡辦法尋找食物和保暖,還要避免野生動物的侵襲,耗盡氣力移動到有人煙的地方好求救,在這樣情況下還能有心思去談情說愛,我想這短短25天也實在太忙了!
 
這部小說算是喜劇收場,我卻看得不是很開心,因為我喜歡班的太太,而她因為懷了雙胞胎出現了嚴重的胎盤剝離導致大出血而過世,那天班要求太太中止懷孕,但是太太想要繼續懷孕直到雙胞胎出生,兩人爭執後班離家散心並關機,結果當晚太太一人在家身體發生狀況。
 
空難發生時,太太已過世四年多。所以小說安排男女主角最後是在一起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班鼓勵受傷的艾許莉要堅持到獲救,他說在醫院看到有許多重症很難救治的病人,但醫生並不放棄他們,是因為希望存在於血液裡頭,跟著血液循環在人體裡頭,而希望就是醫師拯救那些病人的原動力。

在電影刺激1995中,黑人先生在大樹下找到男主角留給他的信,信裡頭提到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好事,或許是最好的事,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我希望你my friend能一直擁有自己的希望,不管是對未來還是對人或事,因為有了盼望,心裡頭才不容易空蕩蕩的,也不容易失落!願上帝祝福你!

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是一部是關於跨性別者的日本電影

11歲的小友因為媽媽離家出走而投靠舅舅牧生,舅舅有個跨性別的女友凜子(玲子),小友的外婆因失智被送到療養院,凜子是療養院的護理人員,牧生因此認識她並愛上她。

小友對於凜子的情況似懂非懂,即使在不理解的情況下也並未排斥凜子,小友對於凜子的胸部感到好奇,凜子也很大方讓小友摸胸,說假胸的手感稍硬...

在凜子的關愛之下,做可愛的便當、綁辮子....讓小友很快地自然而然就接受她,
兩個人就像是一對母女般相處。

凜子的媽媽對於自己的兒子的情況非常的理解,在他青春期的時候,還幫他做了義乳還幫他買了胸罩,將他當作是一個女兒般的對待。

小友因為家庭因素而遭到男同學們的排擠,但幾個相處好的女同學會為她講話槓回去,有一個男同學(我忘了他的名字)會刻意靠近她聊天,想跟她一起玩,這個小男生有同性戀傾向,小友是他唯一出櫃的對象,跟不會排斥他的小友在一起感覺自在。

有天在超市,小男生跟媽媽發現了小友跟凜子,小男生的媽媽勸說小友遠離凜子不成,轉而要求兒子不要與小友來往,並將消息散播出去,讓小友被班上同學嘲笑連要好的那幾個女同學也一起排擠她,這讓一向看似堅強的小友也承受不住了。小男生的媽媽甚至還去檢舉,說小友生活環境很糟有被虐待的情況,讓兒童福利局的人來探視檢查。

小男生內心對於同性傾向的掙扎苦悶未獲得緩解,於是吞藥,幸好虛驚一場。這段剪接有點突兀,前一段還在跟小友凜子玩耍,之後獨自在家拉小提琴後就吞藥,這憂鬱情緒來得有些莫名其妙。雖說他後來有跟小友解釋因為他媽媽發現他寫給心儀男生的情書,他媽媽還將情書撕掉......

凜子想要收養小友,因此,想要更改身分證上的性別,好可以與牧生結婚收養小友,在這之前,她要先編織108個象徵陽具的棉花編織填充物,然後燒掉它們,告別她曾為男性的過去,知道她的願望後,小友也開始幫她編織,後來連牧生都一起加入編織工作,這件事完成後,
小友的媽媽回來了......

小友從舅舅口中得知,外婆對於媽媽要求嚴格,所以兩人的關係不佳,也或許因為這樣,小友的媽媽其實並不懂得該如何當一個媽媽......

 

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